一碗“土豆烧牛肉”背后的辛苦
一碗“土豆烧牛肉”再次将我校师生的爱校情怀推向了高潮。你能看见捧在手心里的那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美味佳肴,却看不见凌晨3点零下4度伸进凉水里清洗土豆的手;你能看见科研成果的硕果累累,却看不见为把科研成果变成桌上餐而连夜加工,反复试制,力求最佳口味的食堂师傅们的默默奉献。
“土豆烧牛肉”是继6万个馒头、1万个甜瓜、3万斤西瓜、4万个苹果后的第五次科研成果进社区活动。后勤饮食服务中心依然承担了本次科研成果的制作及发放任务。与以往洗瓜不同,本次“土豆烧牛肉”食堂不仅承担着“烧”的任务,更承担着“烧好”的任务。为最大限度地将科研成果转换成香甜可口的美味佳肴,本次活动对厨师的厨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为此,饮食服务中心集中精力,10个食堂、2个加工间齐用力,力求办好学校这件“大事”。
6050斤的成片牛肉和15000斤的土豆如何在保证每日正常工作量之余保鲜保量保时地完成前期的清洗、切配任务?净菜、净肉加工间从12月19日到21日,连续三天从下午6点加工至凌晨3点,凌晨6点又将加工好的半成品分批配送到各个食堂。因牛肉是屠宰后初步处理后的成片牛肉,加工时需要深度清洗、去腥、冷冻、切条、切丁等多道工序,量大、耗时。15000斤的土豆要全部清洗、脱皮、切丁、多次浸泡,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员工放弃休息时间,连续作战,保质保量完成了半成品加工。此外,主食加工间还利用下班时间赶制了120筐,30000余份紫薯。
因首次制作秦川牛肉,为更好的了解肉质,掌握口感、鲜嫩度、入味等情况,食堂早在发放前便开始试制,挑选了烹制大厨齐聚苑中苑餐厅,从配料、口感、色泽多方面研制色香味俱佳的烹制方法,增加了红萝卜、葱、姜等辅料,反复试制了麻辣味、红烧味土豆炒牛肉,最终确定了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常味道。为保证牛肉的鲜嫩爽口,在浸水、焯水、炖、煮各个环节都要求严格,特别是对火候的把握和调料的搭配上。此外,因天然气气压低,火候供给不足,给蒸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食堂想方设法,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3万份“土豆烧牛肉”及排骨汤的烹制任务。发放当天,10个食堂共停开了32个窗口,调集人员集中精力参与到“土豆烧牛肉”的蒸制及发放工作中,确保将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对接到学生的饭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