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座谈会
4月7日,我校“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在国际交流中心328会议室召开,副校长冷畅俭,中国电信陕西省总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天平,我校后勤处、计财处、网教中心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经过近3年的铜改光建设,我校现已全面实现办公区光纤到楼、家属区光纤到户,宽带实现百兆连通,为未来智慧校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
结合我校全光覆盖与wifi网络基础现状,欧阳天平就未来教职工信息化服务、办公网络、校园宽带等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设想。他讲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基础设施已和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制等全面、深度融合,中国电信正在构建领先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能力,建立了中国电信云计算(陕西)基地,一方面,打造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新型互联网,实现全网业务的快速开通部署、数据中心流量的高速互访和用户业务流量的灵活调度,可为大数据提供更专业的承载。另一方面,根据用户业务的特殊需求、属地部署节点,全面承载公有云、混合云和行业云平台,实现就近接入,让“云”离用户更近。
冷畅俭讲到,在国家“互联网+”战略计划的积极影响下,我校应该主动求变,抓住“一带一路”与杨凌农业自贸区的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与电信的合作基础,拓宽合作空间和合作领域,结合我校实际,发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建设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能力,从校园云应用平台、智慧校园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时代创新的教育体系,树立信息化合作建设的新标杆、新典范。
会议就我校未来智慧校园建设、云计算、教育资源整合、图书资源共享、手机APP、迎新系统、网上办公、一卡通服务拓展、校园网出口升级等进行交流探讨。
针对“互联网+后勤服务”,会议指出,中国电信要充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在新兴的业务、应用和领域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紧跟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步伐,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大数据和云共享为基础支撑,推动后勤服务保障稳步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轨道,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