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后勤人】一群维修工的工作纪实
【编者按】为展现后勤员工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彰显自信自强、真诚奉献的后勤精神,挖掘更多刘序、杜四选这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后勤职工,现推出“最美后勤人”专栏,旨在树典型、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后勤发展。
有这样一群人,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无怨无悔地坚守岗位,奋战在工作一线,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个螺丝刀、一把老虎钳,就是他们的作战工具,为保障学校正常供电、供水、供暖及校园明亮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他们就是动力服务中心维修组的席宏刚、张振英、穆林、刘争昌、付继线、徐永东。
前几日,笔者在北校区东环道看到几个工人在烈日下检修路灯,便随口问了一句,“师傅,等天气凉些了再工作,现在烈日当头,很容易中暑的。”“时间紧迫,不敢耽搁,下午要把环道的路灯全部检修完毕。”安装路灯的工人答道。
次日上午,笔者来到动力服务中心,从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前日的检修工人是动力服务中心维修组的工作人员。随后,负责人从电脑中调出工人们的工作照片:满是泥巴的裤腿、汗水浸透的衣衫、污黑粗糙的双手、昏暗冷缩在路边检修的身影……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呈现在笔者眼前,无不让人动容。谈话间,笔者又见到了前几日的那几个工人,他们刚从工地回来,各个汗流浃背、面目黝黑,还未休息,已在安排下午的工作。
负责人介绍,维修组主要承担全校室外约5000盏路灯、10万多米电缆和5万多米供水管道的维护与抢修工作。该组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班组,维修组长席宏刚曾被授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后勤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电路畅通,保障教学科研
学校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教学、科研及教职工生活的重要保障,维修组的工作繁杂琐碎,有许多默默无闻,感人至深的事迹一直鲜为人知。
今年6月4日,大雨下个不停,上午9点30分左右,维修组值班人员接到南校区9号学生公寓的停电消息后,组长席宏刚立即和刘增昌、张振英等人带着雨棚赶往现场。经检查,发现交接箱附近地下洞中冒火星。确定电缆故障位置后,他们马上架棚开挖。由于开挖空间狭小,大雨不时淋进棚内,他们却全然不顾,轮番作业。经过连续6个小时的抢修,交接箱处的电缆修好了,恢复了供电,而此时的他们泥泞满身,衣服湿透,带着冰冷和脏污离开了抢修现场。
据介绍,去年暑假,维修组主动与其他班组对学校部分教学楼和易发生故障的电器设备进行更换,以保障教职工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今年3月,又对全校的供电设备和设施进行全面“体检”,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供电安全;近期,维修组参与到南北校区实验楼电路的改造中,加大供电设备维护与保养频次,完成了南北校区开闭所配电柜检修整体工作。
光明使者,维修路灯战严寒酷暑
路灯是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我校路灯造型各异、风格独特、整洁明亮,每到夜晚,行走在校园中,别具一格的景色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而路灯更是点缀这些美景的耀眼“明珠”。
然而这些“明珠”背后是巨大的电能消耗,于是,学校启动南校区尚德路等主干道路灯LED节能灯更换工作。接到任务的维修组工人连续奋战40天完成了路灯更换任务。更换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因风吹日晒,许多螺丝锈迹斑斑无法拆卸,涂膜润滑油也无济于事,工人们只好用铁锤、扳手和撬杠等工具将生锈的螺丝一点一点的敲动或拉动,整个工程做下来,工人们的手都起了泡。
生命之源,维护供水管道畅通无阻
在市政供暖工程改造过程中,维修组对部分水房进行了改造,采用微循环系统,解决了开水管道内滞留时间长,水温低问题,并完善了水电监测等基础设施及配套网络工程,用水质量提高,节水成效显著,我校获得了陕西省水利厅授予的“省级节水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节水成效与每一次的及时抢修都密切相关。6月2日,8号教学楼供水出现问题,需要更换供水设备。维修组傍晚8点开始作业,直到次日凌晨4点,奋战8个小时后,终于成功更换了供水设备。此时,打开阀门,只听到管道内哗哗的水流声伴随着打着哈欠的维修工,施工灯熄灭,8号教学楼又恢复往日宁静的黑夜。
学做结合,弘扬先锋精神
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推进,维修组的党员同志们带头学习,学用结合,抢干脏活累活,争当先进模范,他们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今,全组每个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工作。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维修组在一次次的抢修、维修、改造中为全校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保驾护航,随时待命成了维修组的工作常态。
他们这种对待工作遇难而进、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基层工人最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学习。